梁若冰
职称:教授
职务: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办公地点:经济楼D213
Office Hours:周二、四,17:00-18:00
个人主页:
研究成果

[1]     王群群、李明泽、梁若冰,“预算约束硬化与地方基建效率提升:基于双重压力视角的准实验研究”,《财贸经济》,2024年第11期。

[2]     席鹏辉、刘维刚、梁若冰,“如何兼顾:公共规制与财政收入稳增长”,《经济学动态》,2024年第10期。

[3]     张海峰、沈坤荣、梁若冰、杨继军,“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改革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势效应研究”,《管理世界》2024年第6期。

[4]     梁若冰、谢骐宇,“科举与科技: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世界经济》2024年第3期。

[5]     梁若冰、王英杰,“生产网络视角下的贸易自由化冲击与区域贸易传播——基于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24年第2期。

[6]     汤韵、梁若冰,“高速公路、产业分工与企业生产网络”,《经济科学》,2024年第1期。

[7]     任伟聪、梁若冰,“子女升学压力、班级同群效应与家庭课外教育投资”,《财经研究》,2024年第1期。

[8]     张海峰、沈坤荣、梁若冰,“资金转移配置、央地目标偏离与政策治理的靶向性:以环境治理为例”,《财贸经济》,2024年第1期。

[9]     李嘉楠、庄嘉霖、梁若冰,“国际贸易与中国近代‘市’的兴起: 基于‘一战’冲击的经验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1期。

[10] 梁若冰、谢骐宇,“晚清中央地方关系与市场分割”,《南开学报(哲社版)》,2023年第4期。

[11] 梁若冰、蓝天,行政区扩张、土地出让依赖与城市发展质量: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准实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23年第3期。

[12] 梁若冰、任伟聪,“宗族组织、融资约束缓解与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缩小”,《经济科学》,2023年第2期。

[13] 王群群、梁若冰,“预算约束硬化与民企债务违约:基于双重压力视角下的准实验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3期。

[14] 李嘉楠、高雅婷、梁若冰,“贸易冲击与产业长期发展:‘一战’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

[15] 任伟聪、梁若冰,“家庭税费负担与人力资本积累——基于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分析”,《财政研究》,2022年第2期。

[16] Liang, R. “Natural Calamity and Cultural Formation: A Study on Yellow River Flooding Region”,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antional, 2022, 2(1): 15-28.

[17] 梁若冰、王英杰,“清洁用能、雾霾治理与居民反馈”,《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1期。

[18] 梁若冰、张东荣、莫雅婷,“性别结构、管理层互动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管理评论》,2021年第12期。

[19] 梁若冰、汤韵,“交通改善、企业贸易与区域市场整合?——基于增值税发票的经验研究”,《财贸经济》,2021年第10期。

[20] 梁若冰、张东荣、方心、林细细,“限购是否降低了上市房地产企业价值?——基于强度双重差分法的经验研究”,《金融研究》,2021年第8期。

[21] 梁若冰自然灾害与文化形成——基于黄泛区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2120卷第3期。

[22] 梁若冰、王群群,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融资困境缓解《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

[23] Liang, R., X. Wang, and F. Yamauchi, “Cotton Revolution and Widow Chastity in Ming and Qing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21,103(1): 232-252, doi:10.1002/ajae.12085. 

[24] 张海峰、林细细、梁若冰"遵循普遍合意法则的有限理性消费行为选择——税负感知度与替代转移效应视角《管理世界》2021年第2期。 

[25] 梁若冰财政激励与消失的女性《经济学(季刊)》201918卷第2期。

[26] 张海峰、林细细、梁若冰、蓝嘉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一代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资源竞争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4期。

[27] 汤韵、梁若冰能源替代政策能否改善空气质量——兼论能源定价机制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6期。

[28] 张清源、梁若冰、朱峰,货币政策加剧城市房价的冷热不均吗?——利用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的再检验,《统计研究》,2018年第5期。

[29] 张清源、苏国灿、梁若冰土地调控能否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利用撤县设区的准实验研究,《财贸经济》,2018年第4期。

[30] 席鹏辉、梁若冰、谢贞发,税收分成调整、财政压力与工业污染《世界经济》2017年第10期。

[31] 席鹏辉、梁若冰、谢贞发、苏国灿,财政压力、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经济研究》2017年第9期。

[32] 储德银、何鹏飞、梁若冰主观空气污染与居民幸福感——基于断点回归设计下的微观数据验证,《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2期。

[33] 张清源、苏国灿、梁若冰谁在影响二手房的交易价格——来自北京的经验研究,《财贸经济》,2017年第2期。

[34] 汤韵、梁若冰限购为何无法控制房价?——基于婚姻市场的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1期。

[35] 梁若冰、叶一帆,营改增对企业间贸易的影响:兼论试点的区域转移效应 《财政研究》,2016年第2期。

[36] 梁若冰、席鹏辉,轨道交通对空气污染的异质性影响:基于RDID方法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3期。

[37] 席鹏辉、梁若冰油价变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以机动车使用为传导途径,《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38] 席鹏辉、梁若冰空气污染对环保支出的影响——基于多断点回归设计,《统计研究》,2015年第9期。

[39] 席鹏辉、梁若冰城市空气质量与环境移民——基于模糊断点模型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2015年第4期。

[40] 梁若冰清末新政、财政崩溃与辛亥革命《世界经济》2015年第6期。

[41] 梁若冰口岸、铁路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

[42] 梁若冰气候冲击与晚清教案,《经济学(季刊)》2014134期。

[43] 梁若冰,汤韵,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分析——以福建省为例,《福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4] 席鹏辉,梁若冰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县级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现代财经》,2014年第6期。

[45] 席鹏辉,梁若冰省以下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非税收入——来自闽、浙、赣三省的实证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

[46] 宋小宁、陈斌、梁若冰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7期。

[47] 汤韵、梁若冰两控区政策与二氧化硫减排:基于倍差法的经验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8] 梁若冰区域竞争、土地出让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分析,《财政研究》,2011年第8期。

[49] 梁若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台湾研究》,2011年第3期。

[50] 汤韵,梁若冰浅析台湾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动趋势,《学术交流》,2010年第5期。

[51] Liang, Ruobing, “China’s New Public Housing Policy: The Case of Xiamen,” in Zhao Litao and Lim Tin Seng (eds.) China’s New Social Policy: Initiatives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2010.

[52] Liang, Ruobing,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China’s Economic Presence in the Region: A Preliminary Empirical Assessment,” in Tang Shiping, Li Mingjiang and Amitav (eds.) Living with China: Regional States and China through Crises and Turning Point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53] 梁若冰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经济学(季刊)》 2009年第9卷第1期。

[54] 汤韵,梁若冰中国省际居民迁移与公共品供给——基于引力模型的经验研究,《财经研究》,2009年第11期。

[55] 梁若冰,汤韵,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Tiebout模型——基于中国城市房价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年第10期。

[56] 梁若冰政策因素对境外投资的介入及其效果——基于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案例分析,《当代亚太》,2006年第11期。

[57] 梁若冰服务业是否真的出现了增长?试论价格调整的影响,《统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58] 梁若冰、陈晓芬, “台湾、新加坡大陆投资政经分析与比较,《经济全球化与台商大陆投资》,陈德升编,晶典文化事业出版社(台北),200511月。

[59] Wong, John and Ruobing Liang, “Changing Land Policies: Ideology and Realities”, in John Wong and Lai Hongyi (eds.), China into the Hu-Wen Era: Policy Initiatives and Challenge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2006.

[60] 黄朝翰、梁若冰国际分工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次区域合作:“10+1”“9+2”的比较与互动,《泛珠三角与香港互动发展》,杨汝万、沈建法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香港),20056月。

[61] Wong, John, Sarah Chan, and Ruobing Liang, “The Impact of SARS on Greater China Economics”, in The SARS Epidemic: Challenges to China’s Crisis Management, edited by John Wong and Zheng Yongnian, Singapore: World Science Publishing Ltd, 2004.

[62] 梁若冰加入WTO与中国农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63] 梁若冰“Solow悖论引出的思考:服务业的生产率之谜《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