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军
职称:教授
职务:
毕业院校: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办公地点:B206
Office Hours:
个人主页:
研究成果

张少军、方玉文、李善同:《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贸易利得分析》,《经济研究》,2023年第4期

张少军、方玉文:《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比较优势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年第2期

丁晓强、张少军(通讯作者):《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测度与分析》,《经济学家》,2022年第2期

丁晓强、张少军(通讯作者)、李善同:《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贸易比较偏好视角》,《经济管理》,2021年第2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全文转载(2021年第5期)

张少军、丁晓强:《中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驱动因素、多层分解与竞争力剖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

张少军、罗旭、刘鼎铭:《全球价值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区分产业链上游与下游的分析》,《经济学家》2020年第7 期 

张少军、侯慧芳:《全球价值链恶化了贸易条件吗——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财贸经济》2019年第12 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20年第4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20年第3期),被“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JTP)收录

张少军:《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全球价值链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与全球城市网络的交融——发展中国家的视角》,《经济学家》2017年第6期

张少军、李善同:《省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张少军:《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张少军:《全球价值链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吗——来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0期

Zhang, Shaojun, Li, Shantong: Trends and Features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Trade: 1987-2007, China Economist,2014, Vol.9, No.2

张少军:《贸易的本地偏好之谜:中国悖论与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13年第11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国际贸易研究》全文转载(2014年第3期)

张少军:《中国的贸易比较偏好》,《统计研究》2013年第11期

张少军、刘志彪:《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经济管理》2013年第8 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2013年第12期)

张少军、刘志彪:《国际贸易与内资企业的产业升级——来自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治理力量》,《财贸经济》2013年第2 期

张少军、刘志彪:《国内价值链是否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2 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国际贸易研究》全文转载(2013年第5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3年第8期)

张少军:《外包造成了经济波动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12卷第2期

张少军、刘志彪:《我国分权治理下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地方政府的激励不相容与选择偏好的模型分析》,《财经研究》2010年第12期

张少军、刘志彪:《区域一体化是国内价值链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以长三角为例的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11期

张少军、东岗:《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征、影响和对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9期

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张少军:《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4期

张少军、李东方:《经济全球化指数的构建——基于中国行业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张少军、李东方:《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商务成本与学习曲线的视角》,《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

张少军、李东方:《生产非一体化与能源利用效率——来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张少军:《贸易投资一体化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