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岚天
Professional Title: Assistant Professor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Alma Mater:
Contact Information:
E-Mail:
Business Address:
Office Hours:
External Homepage:
Bio

[介绍]

姚岚天,2025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我的研究聚焦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领域,开发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重要的生物医学问题。过去三年中,我在本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篇的高质量SCI论文,包括6篇《Nucleic Acids Research》(影响因子:16.7)、5篇《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中科院一区)等,总引用量超过1300次。我的主要课题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药物设计、海量生物序列的多组学数据分析、天然抗菌肽的功能预测与机制研究等。我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将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整合到创新药物开发框架中,增强医疗健康系统并改善人类健康。


[个人主页]  [谷歌学术]  [ORCID: 0000-0003-4554-6827


我的全部论文列表请参考我的谷歌学术: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LQhebNAAAAAJ 或 个人网站:https://lantianyao.github.io/


[研究兴趣]

  • 人工智能

  •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

  • 医学大数据分析

  • 数据挖掘

  • 精准医学


[招生情况]

常年招收对人工智能AI4Science感兴趣的本科实习生硕士研究生以及访问学生(校内校外都可以,可以远程合作),无需生物医学背景。感兴趣的同学请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lantianyao@xmu.edu.cn,署名邮件必回复。我将提供:高质量的一对一科研指导、科研所需的算力支持、国际/国内参与学术会议及发表学术论文的机会、生活补贴以及就业和升学的帮助。我与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在内的世界顶尖大学都有紧密合作,对于认真勤奋的学生我将倾尽所能支持,所指导的学生大多都有学术论文的发表并进入到世界知名学府深造(包括哈佛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湖大学等)。

图片1.png


[招生说明]

1. 我们课题组主要专注于算法的设计与开发,因此不要求学生具备生物医学背景。只要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就能够很好地胜任相关科研工作。

2. 我们也非常欢迎非计算机背景的学生来我们小组进行本科阶段的科研实习或者线上/线下的科研访问。过去我曾指导过多位非计算机背景的学生,只要足够勤奋,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扎实的科研成果。

3. 我希望我的学生在硕士阶段能够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攻读博士为奋斗目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在研究生阶段的训练中逐步成长为某一领域能够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乃至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为了帮助大家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尽最大努力利用自身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支持,助力快速成长。

4. 硕士阶段的时间非常宝贵。我期望学生在与我完成“双向选择”后,能够尽快进入课题组开始科研训练。对于保研同学,建议在保研尘埃落定后(一般为十月)正式启动科研项目;对于考研同学,则建议在复试结束后(一般为三月)尽快开始科研训练。这包括但不限于参加组会、文献汇报、开启课题等。越早进入科研状态,就越能顺利适应研究生生活,也能有效减轻后期的压力。科研实习生与访问学生则可随时开始相关合作。

5. 我始终认为,师生关系更应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我希望我的学生既是我在学术道路上的伙伴,也是可以交心的朋友。因此,只要是对你成长有益的建议、诉求或困惑,都欢迎随时与我沟通,我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和支持。

6. 由于我们每年的招生名额非常有限,因此在与我完成“双向选择”后,恳请不要再联系其他导师。诚信是学术与为人之本,我也希望我们彼此之间能以信任和尊重为前提,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