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平
![]()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学术访谈 Academic Interviews
[8]郁振华,郑伟平.朝向一种“厚实”的认识论——郁振华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23,55(12):204-211.DOI:10.19862/j.cnki.xsyk.000761.
[7]陈嘉明,郑伟平.当代知识论的中国话语——访陈嘉明教授[J].哲学分析,2022,13(01):176-186.DOI:CNKI:SUN:ZXFX.0.2022-01-014.
[6]马提亚斯·斯托耶普,秦洋,郑伟平.信念与意志——访斯托耶普教授[J].现代外国哲学,2021,(01):13-25.DOI:CNKI:SUN:XDWG.0.2021-01-003.
[5]郑伟平,李忆宁.社会知识论的图景与脉络——访桑福德·戈德伯格教授[J].外国哲学,2020,(01):148-162.DOI:CNKI:SUN:ZXWG.0.2020-01-010.
[4]郑伟平.为什么“理解”在哲学上是重要的——访史蒂芬·格林姆教授[J].哲学动态,2018,(04):104-108.DOI:CNKI:SUN:ZXDT.0.2018-04-014.
[3] 郑伟平. 如何从事跨学科研究——从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的视角上看:访史蒂芬劳伦斯教授[J],2013
[2]王路,郑伟平.弗雷格为什么是重要的——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J].哲学分析,2012,3(04):165-186.DOI:CNKI:SUN:ZXFX.0.2012-04-018.
[1]郑伟平. 罗素哲学:新近成果和未来展望 ——访伯特兰·罗素研究中心主任尼古拉斯·格瑞芬教授[C]. 博士论文附录. 2009
学术翻译 Academic Translation
[1] 索萨著,郑伟平,曹剑波译. 德性知识论:品质与能力[J]. 世界哲学, 2014, (05):5-20+160.
[2] 诺布等著.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译. 实验哲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3] 帕特里克·赫尔利著, 逻辑学基础[M]. 郑伟平、刘新文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年01月
[4] 克莱恩等著, 逻辑学. 陈仕伟译, 郑伟平审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9月
[5]罗素著,哲学问题,郑伟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
学术论文 Academic Papers
[1] 郑伟平. 论罗素《数学原则》中的联结词[J]. 哲学研究,2009,(04):116-121.
[2] 郑伟平. 罗素《论指称》研究的一个教条[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3):109-116.
[3] 郑伟平、洪雅如. Know-how中存在着葛梯尔型反例吗[J]. 人文国际, 2013年, 108-121.
[4] 郑伟平. 知识与信念关系的哲学论证和实验研究[J]. 世界哲学, 2014,(01):55-63.
[5] 魏燕侠、郑伟平. 信念的目标是什么?[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 36 (02):118-124+128.
[6] 郑伟平. 当代信念伦理学的“第四条道路”——论皮尔士的信念规范理论[J]. 哲学分析, 2014, 5(01): 37-50+197.
[7] 魏燕侠、郑伟平. 论形式知识论的句法传统——以认知逻辑S5的合法性论争为例[J]. 哲学动态, 2015,(07): 103-108.
[8] 郑伟平. 论信念的知识规范[J]. 哲学研究,2015,(04):93-98+129.
[9] 魏燕侠、郑伟平. 信念概念的不可或缺性论证[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06):20-25.
[10] 郑伟平. 罗素的替代理论[J]. 逻辑学研究,2016,9(01):81-94.
[11] 郑伟平. 哲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哲学课程教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教学研究专辑, 130-134+163
[12] 郑伟平. 2015年知识论研究热点主题述评[C].中国哲学年鉴2016,哲学研究杂志社, 201-208.
[13] 郑伟平. 信念的认知规范:真理或知识[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90-96.
[14] 郑伟平. 论断定的知识规范[J]. 哲学动态,2017,(09):98-103.
[15] 郑伟平. 证言知识及其价值[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02):19-23.
[16] 郑伟平. 罗素与布拉德雷:一段逻辑往事[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6-19(002).
[17] 魏燕侠,曾雅婧,郑伟平. 高校哲学专业“知识论”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与设计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209-212.
[18] 郑伟平. 信念自由与信念伦理[J].学术界,2018(12):32-40.
[19] 吴程程,郑伟平.我们失去认知家园了吗?——论认知透明性与误差余地原则[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37(04):21-26.
[20] 毕文胜,郑伟平.认知能力与认知品格二位一体——德性兼容论的背景、问题与出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8):20-25.
[21] 金凤琴,郑伟平.知识是好的行动理由——论行动理由的抉择问题[J].世界哲学,2020(06):126-136.
[22] 秦洋,郑伟平.我们可以自由地相信吗?——基于消极论的信念自由论证[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37(03):9-15.
[23] 魏燕侠,郑伟平.知识是一种信念吗?——基于葛梯尔问题不可解性的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1,38(01):9-14.
[24] 郑伟平.当代知识论信念度教条之批判[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1(01):64-72+158.
[25]秦洋,郑伟平. 我们可以自由地相信吗?——基于消极论的信念自由论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7(03):9-15.
[26]金凤琴,郑伟平. 知识是行动的正当理由吗?——从认知成就的视角上看[J].伦理学研究,2022,(04):44-51.
[27]闫欣彤,郑伟平. 论证言知识的功绩归属问题[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39(04):55-61.
[28]林玉玲,郑伟平. 真理是终极的认知价值吗?——基于一元论与多元论价值图景的比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08):42-49.
[29]郑伟平. 论金岳霖的知识三元定义[J].哲学动态,2023,(11):111-116.
[30]唐瑭,程潇,郑伟平. 无证据的知识是可能的吗——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证据激活方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02):27-34.